汾阳:打好春播“组合拳” 全力以赴“绘丰年”
万象“耕”新始于春,当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,肖家庄镇西马寨村抢抓农时,田间地头大型机械作业的轰鸣声此起彼伏,农户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,一幅乡村振兴的春忙图正在悄然绘就。
万象“耕”新始于春,当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,肖家庄镇西马寨村抢抓农时,田间地头大型机械作业的轰鸣声此起彼伏,农户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,一幅乡村振兴的春忙图正在悄然绘就。
4月20日,大同市雨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平城区西谷庄村东落地“北斗+智慧农业”试点项目,通过智能指挥系统、物联网监测及农机监管等技术,实现北斗导航无人播种作业,构建数字化种植场景。图为旋耕机正在进行数字化运作。(记者刘通 通讯员王中勋摄)
“无人机每小时能完成5亩地的施肥任务,肥料播撒得均匀、高效,还能避免人工施肥踩踏,对幼苗造成损伤。”种植户林小苹介绍,基地共种植土豆50多亩,主要品种是沃土5号,具有高产、抗病性强、耐旱、耐高温等优点,预计6月可采收。
在大兴镇古龙岗村的田地里,农户谢士龙正操作新购置的旋耕机进行土地整理。他表示:“这台机器享受了1500元补贴,自己只掏了4000元钱。”在曹庄镇东萨庄村的田地里,种粮大户刘佳威正也新购置了大马力拖拉机:“这台230马力拖拉机享受了35380元国家补贴,还有
为加力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,加快我市农业机械结构优化,近日市农业农村委、市发改委、市财政局、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《重庆市2025年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。其中,单台农机补贴最高3万元。
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。随着气温逐渐升高,在吕梁市离石区的乡村田野间,春耕的序幕已悄然拉开。在春耕生产中,农机的广泛应用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为传统农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春潮涌动,农事正忙。连日来,陇原大地的广袤田野上,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大马力播种机、大型旋耕机、拖拉机等农机高效运转,机械化作业成为田间地头的主力军。这些“铁甲小宝”组成的“钢铁战队”,在田野上高效穿梭,以科技之力奏响“智慧春耕”的激昂乐章。
4月16日,笔者走进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长兴村的土地整治现场,该乡正采取有力措施对长兴村仙鹅组百亩抛荒耕地进行整改。挖掘机、旋耕机来回作业,除草、平整、翻耕,经过改造,昔日的田地、旱地已一步步地变身波光粼粼的大水田,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怎么下雨了?我操了,这边开始旋着地,马上明天要播种了,这下雨了,老天能不能再容两天空。拿旋耕机本来要旋一下子,后来感觉旋太深,会把湿土旋上来,就拿绞浆机来了。刚旋的面糊的地,来雨了!突然晴天,晴天了。
走进宝积镇田间地头,大型拖拉机牵引着驱动耙轰然前行,所过之处,沉睡一冬的土地被迅速平整,肥沃的泥土如波浪般层层翻卷。以往,传统旋耕机不仅效率低,土地平整效果有限,播种前还得进行几道工序。如今,这些大功率拖拉机一天能平整几百亩土地,其强劲的牵引驱动让土地准备工作
春耕备耕正当时,农机安全系万家。自3月上旬起,吉木萨尔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、农机维修点和农机合作社,开展“农机安全检查护春耕”专项行动,全面排查农机安全隐患,确保春耕生产安全有序进行。
凌晨4:50,姜悦换上沾着泥浆的工装,灌下一大口浓茶,跨上旋耕机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。这位21岁的农场主在驾驶舱连续工作八小时,直到午后烈日把铁皮晒得发烫。“五台机器追着屁股跑,田里连喝口水的工夫都奢侈。”他抹了把额头的汗,身后300亩稻田正等待检阅。
“这几年种地靠机械化,少了机器地都翻不了,误了春耕可咋办?”长治市潞州区陈村的周大叔站在田埂上,看着自家还未翻耕的土地,眉头紧皱。今年春天来得早,村里不少人家已开始播种,可他因资金周转不开,迟迟买不上新旋耕机。
人工插秧、肩挑背扛的劳作方式下,亩产仅七八百斤,一个壮劳力最多管理15亩地。“那时候凌晨4点下田,弯腰插秧一整天,腰都直不起来。”他回忆道。即便在2022年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400亩,问题依然棘手:播种不均匀导致出苗率波动,施肥过量造成土壤板结,农忙时田里乌泱
过了惊蛰节,春耕不停歇。柳泉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、市、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紧抓春耕生产,早安排、早部署,早行动,抓住近期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,积极开展春耕备耕技术指导工作。
春回大地万物苏,犁铧破土启新程。伴随农机的轰鸣声,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迎来了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开春第一犁,广袤田野上,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,处处洋溢着春日的希望与活力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眼下,正值春耕备耕时节,岑巩县以“科技赋能、服务提质、产业增效”为主线,抢抓农时,早谋划、早部署、早行动,积极筹备农机具,全力打好农业生产“第一仗”,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几天前,长治市潞州区陈村的周师傅站在田埂上,看着自家还未翻耕的土地,眉头紧皱。今年春天来得早,村里不少人家已开始播种,可他因资金周转不开,迟迟买不上新旋耕机。这几天,周师傅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。眼看邻居老王家已翻好地、撒上肥,他却只能干着急。
为保障播种工作顺利开展,四师六十六团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。据六十六团十连副连长张越新介绍,连队紧抓种植“前后端”,在冬闲时,组织职工参加技术培训,邀请专家现场教学。在种植期间,将安排“两委”分片指导病虫害防治和水肥调控,确保管理精准。
春耕正酣,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广袤农田里农机轰鸣,旋耕机、无人机等现代化装备“大显身手”,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5%,一幅科技春耕图景正徐徐展开。